首頁
開山星雲大師
服務項目
重要活動
行事曆
活動照片
佛光通訊
表格下載
聯絡資料
大師略傳 星雲大師專網 星雲大師文選
現在位置: 首頁 >> 中文首頁 >> 開山星雲大師 >>大師文選   Email Us

如何美化人生

  現代人很講究美化──環境要美化、面孔要美化、社會要美化。其實,美化人生,不只是美化我們的環境、我們的面容、我們的儀表、我們的社會,美化我們的語言、思想,更重要的是美化我們的「心地」。要如何美化我們的心地,美化我們的人生呢?

一、用平等心來美化人生

  在《五燈會元》裡,瑞巖智才禪師以「無有高下」為平等。平等道理雖然簡單,世上卻有許多不平等。例如貧富不平等、智愚不平等、種族不平等、男女不平等。佛教是主張平等的,外表雖有貧富、智愚、種族、男女種種差異,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。如男人可以出家,可以成佛,女人也可以出家、成佛。如《法華經》的八歲龍女轉女成男。又如妙慧童女,其大智慧也令文殊菩薩依她為師。

  從種族上說,各民族外表雖有不同,在本性上卻是平等的。在印度,種族分婆羅門、剎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羅四個階級,各有不平等的待遇。佛陀主張「四姓出家,同為釋種」,以平等心施教,雖有河流溪水之別,但是流入大海也是同一鹹味。

  世間雖然有貧富之別,但是富而無德,不如有德之貧者,一個人的人格不是用貧富來區分的,男女、老少、貧富、種族,在人格的尊嚴上是一樣的,本性上都是平等的。若能做到男女平等、種族平等、人我平等、眾生平等,此即所謂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也是《金剛經》中所說的:「眾生平等無有分別」。我們可以看看「天」,天很平等,所以它可以覆蓋大地;「地」也很平等,所以地能普載一切眾生,長養萬物;日月星辰很平等,所以四時輪轉不息。

  自由、平等、博愛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特權,所以我們要尊重別人,要用平等心待人,所謂「敬人者人恆敬之,愛人者人恆愛之」。國父孫中山先生所以要革命推翻滿清,主要在喚起全國的人士,以「平等」來對待每一個人。佛陀所以放棄王位,出家學道,也是要打破種性階級,提倡一切眾生平等。

  今天的社會,有很多人吶喊著平等的口號,實際所做所為,往往不合乎平等真義。

  有一則寓言說:有一隻貓正在捕老鼠,老鼠非常苦惱,便向貓抗議說:「大家都同樣有生命,為什麼你要以強欺弱,這太不公平了!」

  貓對老鼠說:「你既然要講平等,那我為你解釋平等。你吃了我吧!」

  老鼠說:「我怎能吃你呢?」

  貓便說:「既然你吃不了我,為什麼說不平等呢?」

  所以老鼠就做了所謂「平等」下的犧牲者。一般所講的平等,往往是詐騙式的平等,或者假平等。唯有佛教是從自性上、人格上,追求真正的平等。

  佛經裡也有一則故事:有一條蛇,蛇頭一向走在前面,有一天蛇尾說:

  「我們能夠一直向前走,完全是我蛇尾在後面擺動著,如果我不擺動,怎能向前走呢?應該讓我在前面才對!」

  蛇頭說:「一向都是我走在前面呀!」

  蛇尾不服氣,把自己捆在樹上,蛇頭無法動身,過了許久,肚子餓得受不了,只好答應蛇尾走在前面。由於蛇尾沒有眼睛,搞不清楚方向,便掉下懸崖摔死了。

  所以平等不是盲目的、任性的,平等是理性的,是「適得其用」,是「分工合作」。蛇頭蛇尾是相互為用,如同我們的六根,眼睛用來看,耳朵用來聽,鼻子用來聞,這便是適得其用,分工合作。如果硬要用耳朵來看,用眼睛來聽,便分辨不出美與醜、香與臭了。

  有一棟房子失火了,這棟房子住了許多殘廢的人,大家趕緊逃命,跛子讓瞎子揹著,瞎子就給聾子牽著,相互依靠逃離火坑。如果大家各自逃命,說不定會全體葬身火窟呢!

  懂得因緣,便懂得平等,真正的平等是自性上的平等,因為世上沒有一法可以獨自存在,一切都是假因緣和合而成,既是眾緣和合,就應當相互尊重,這才是真正的平等。

  人必須過群體的生活,不能排擠他人,也不要嫌棄任何一人,用平等心待人,也不和他人比較計較,俗語說:「人比人氣死人。」有了黃金美眷、洋房汽車,不一定比貧窮的人幸福快樂。若能以平等心做人處事,不自暴自棄,不怨天尤人,自然能知足常樂。

  「舜何人也?禹何人也?有為者亦若是。」天下沒有自然的釋迦,也沒有天生的彌勒。我們雖然是凡夫,也一樣能成佛,諸佛菩薩是已覺悟的人,我們是未覺悟的佛,能夠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自尊自重的心也就自然生起。如果我們能用平等心來看這個社會,那麼四海之內皆是兄弟。所以平等心不但能美化自己,也能美化群眾,美化世間的一切。

二、用忍耐心來美化人生

  忍耐是很重要的修行。經典說:「諸修行中以忍耐最為第一。」如果不能忍耐,縱有一些修行、功德,也不能成就。所以,一切修行功德中以忍耐最為第一。說到忍耐,要能忍耐貧窮、忍耐困難、忍耐痛苦。有時候受人的氣,能忍一口氣,便能避免是非爭吵,即使受人誹謗、輕視、誤會,也得忍受下來。俗語說:「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」

  人往往對喜歡的人、喜歡的境界容易生起貪著心,對不喜歡的人,不喜歡的境則生起瞋恨心。如果我們對貪著心,能忍耐不執取,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苦惱。對於違逆的境界和人事,能忍一時之氣,不起瞋恨心,便不怕侮辱甚至災害降臨到我們身上。能忍一口氣,便增加了一份力量。

  有權力不能壓服人,會罵人的人不見得有力量。強權、武力更不能平服人的反抗心,中國秦始皇、德國希特勒都是名證。只有忍耐的力量最大,如漢朝韓信,他能忍胯下之辱,最後終能成就大功業。

  《佛遺教經》說:「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」「忍」,從字面上看,心上一把刀,一把刀插在心上而能面不改色,那是需要很大的耐力,或許忍受的當時很痛苦,但往往能得到意外的結果。忍的美德常是持戒者所不能及,能行「忍」者乃名之為有大力的人。

  「忍」必須身體力行,才能體會出它的妙處。在語言上能少說幾句話,把氣忍下來,不要只為了一句話爭得面紅耳赤;即使爭贏了又得到什麼呢?

  唐朝有位很有修行的人叫婁師德,有人把口水吐在他的臉上,他心想:「少說幾句,自認倒霉,把臉上的唾液擦乾算了。」他臉上雖然沒有不悅之色,可是心裡還是有點氣。

  有一次他的弟弟將被調到別處去做官,婁師德擔心他的脾氣不好,弟弟說:「你放心!我不會鬧事的。我會學習你,如果有人把口水吐在我臉上,我不會和他計較,把口水擦乾就好了。」婁師德一聽,若有所悟:「別人就是氣你,不高興你,才把口水吐在你的臉上,你又把它擦了,他不是更恨你嗎?應該不理它,讓口水自然乾,這才是到達忍耐的上乘工夫。」

  布袋和尚有一首詩說:「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;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;有人唾老拙,由它自乾了;你也省力氣,我也少煩惱。」這就是自然的、沒有瞋恨心的忍耐工夫。

  明朝的夏元吉也是個很能忍耐的人,他平時給人莫測高深的感覺,如果同事有好的意見,他必採納,有善事他就學習;如果同事做錯事,他就疏導安撫他們。因此有人問夏元吉:「你的度量是怎樣學來的?」夏元吉說:「有人冒犯我的時候,我便告訴自己:我不可以生氣。先從忍之於口,忍之於臉,最後忍之於心,久而久之自然就無不可忍之事了。」

  一代高僧玄奘大師,能到印度求法,能經過八百里流沙,克服種種困難,在於他「寧向西方一步死,不向東土一步生」的願力,而能有這麼大的抱負、願心和毅力,難道不是因為具有忍耐力嗎?唐朝鑑真和尚為了到日本傳戒法,歷經十二年,經過六次的艱難與挫折,最後到達日本時,雙目已失明,雖然他肉體受損,但是完成了畢生的願望,戒法也因此東傳。他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也就是從「忍耐」中培養出來的。

  達磨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面壁,一坐就是九年,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力,禪學又怎能傳來中國而發揚光大?六祖惠能屈守於獵人群中,等待因緣成熟而大振宗風,如果不能忍一時之氣,早就死於非命了,又怎能成為一代祖師呢?

  在《雜寶藏經》中說明忍耐有五種利益:

  1.能忍耐就沒有人能怨恨。

  2.能忍耐就能成就一切事業。

  3.能忍耐就能受眾人愛敬。

  4.能忍耐就能有好名聲。

  5.能忍耐就能善道。

  當我們遇著不如意的事,碰到不如意的人,若能平心靜氣,自己反省,或許可以找出一條平順的路;用生氣來抵制,只有讓事情更惡化。

三、用慚愧心來美化人生

  慚愧心是道德之根本,在《阿含經》卷四十七中記載著:「世尊,比丘有二淨法能獲世間,所謂慚愧。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,世間亦不知有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妻子、宗親、師長、尊卑之序,顛倒渾亂,如畜生趣。」「慚」是內自羞恥;「愧」是發露向人。我們應該常常反省自己,時時捫心自問,我們的做人處事,我們的起心動念,是不是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別人,對得起國家、社會、父母、親朋好友。

  《佛遺教經》亦說:「慚愧之服,於諸莊嚴最為第一。」慚愧心可以洗滌內心的罪惡,莊嚴自己的儀表。慚愧如同纓絡,有了慚愧心好比纓絡的莊嚴秀麗,使我們顯得更加高貴。我們一生中難免會有缺陋、做錯事。但是,不怕犯錯,只怕不知羞恥、不知慚愧,能知慚愧羞恥,便有力量,便能堅強的重新做人。

  慚愧有什麼利益?

  1.慚愧能改過向上。

  2.慚愧能增加勇敢。

  3.慚愧能尊敬別人。

  4.慚愧能信仰佛法。

  5.慚愧能滅除罪業。

  6.慚愧能獲得解脫。

  慚愧必須發自內心,慚者修人,愧者修天。如經中所說:「有二法能救眾生:一者、慚;二者、愧。慚者自不做惡,愧者不教他造。」

  道家、儒家都很重視「慚愧」,如孔子說「過則勿憚改」、「過而不改斯謂過矣」、「知恥近乎勇」,所以,人孰而無過?知過能改,如同無過。曾國藩曾說:「賢與不肖有什麼差別呢?當視改過的勇怯而別。」美國哲學家富蘭克林說:「犯錯的是人,悔過的是神,過而不改是魔。」所以慚愧心可以完成聖賢。

四、用感恩心來美化人生

  《六度集經》裡有一個天鵝慈孝的故事:有一隻天鵝,孵出了三隻小鵝。那年正逢天旱,所有草木果實都枯萎了,天鵝無法找到食物,眼看著小鵝饑餓痛苦,只好以自己腋下的肉來餵牠的小鵝。當小鵝吃下這肉的時候,心裡覺得奇怪,這肉的味道怎麼和母親的氣味一樣呢?難道是母親用自己的肉來餵我們嗎?越想越難過,三隻小鵝再也吃不下去了。母親看到孩子不吃,心裡更加難過。這件事情被天神知道了,於是天神讚歎說:「為母者,慈悲心,慈恩深,難言喻;惟子孝,世希有,諸佛誡,孝當先。」

  我們能在社會生存,是依賴大眾的力量,我們生活上所需的一切都取之於大眾。俗語說: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。」時下的青年,奢侈浪費,常常怨天尤人,不滿周遭的一切人與事。一般人也往往只想到自己,我的人格、我的尊嚴、我的需求、我的快樂、我的幸福;你要關心我、你要尊重我、你要安慰我、你要愛護我、完全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想法,很少想到:我尊重對方、我能給予對方什麼?

  人生在世能有幾年壽命?對國家能有多少的貢獻?對社會有什麼樣的奉獻?對父母親又有什麼樣的報償?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別人所給予,所幫助,難道還不滿足,還要埋怨、不滿嗎?

  我們看那小狗,餵牠東西吃,牠會搖尾巴,會替我們看門;養了一隻貓,弄飯給牠吃,牠也會高興的「咪咪」叫,連畜生都有感恩之情,更何況我們人呢?所以要美化人生,如果人人都有感恩的心,這不就是一個美化的人生了嗎?所以,如何美化人生呢?要以平等心美化人生、要以忍耐心美化人生、要以慚愧心美化人生、要以感恩心美化人生。

  西元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八日講於高雄澄清寺

 
 
 

Fo Guang Shan I.B.P.S. Chicago / 佛光山芝加哥禪淨中心
9S043 Route 53 Naperville, IL 60565
TEL: 630-910-1243 FAX: 630-910-1244
Email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