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翻譯器亮相哈佛大學 有恆法師發表開啟翻譯新時代
【人間社記者 王一帆 報導】
第二十七屆哈佛大學東亞學會(HEAS)於2月16日至2月17日舉辦全世界最大、最權威的東亞學術論壇。來自哈佛、耶魯、斯坦福、普林斯頓、東京大學、北京大學、倫敦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的博士研究生齊聚一堂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。佛光山有恆法師發表的「佛光AI 智能翻譯器」,開啟佛典翻譯新時代。
本屆論壇主題「結:東亞的悠久遺產與未來展望」,更邀請了各領域的重量級學者主持會議。開幕式由Dr. Alexander Zahlten主持,Dr. James Robson 、Dr. Karen Thornber進行主題演講。會議分為十一個論壇,由王德威教授(Dr. David Wang)、汪悅進教授(Dr. Eugene Wang)、Dr. Charles Hallisey和Dr. Deborah Klimburg-Salter帶領討論涵蓋東亞地區的宗教、政治、藝術、歷史、電影等重要話題。這場學術盛會為東亞研究領域帶來新啟發,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邁向新高度。
芝加哥佛光山監寺有恆法師進行「神經機器翻譯在大量佛典文獻中的應用」(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on Voluminous Buddhist Scriptures)演講。作為一位人工智能工程的博士候選人,發表了採用當前科技最尖端的 Transformer 技術,專為佛典文獻定制開發—「佛光AI 智能翻譯器」。有恆法師作為資深的中英譯者,在演講中探討真人翻譯的局限性,並強調人工智能翻譯器在佛典翻譯中的專業性和高效性。
佛光翻譯器表現卓越,與Google、DeepL和ChatGPT等相比,對佛學典籍和古德詩句的翻譯品質更為優異,符合最高標準。佛光翻譯器無需依靠超級電腦進行運算,僅需輸入小而精的數據組,進而激發神經機器翻譯的學習和更新,為技術上的巨大突破。目前每四分鐘能翻譯80,000字,其優勢在於使用佛光山出版的中英著作為數據來源,擁有系統化的中英文平行數據,使得翻譯速度大幅提升並保持高品質。未來可廣泛應用於各專業領域,具有極高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價值。
會議中,東亞文化的歷史渊源與當代現實成為了焦點話題。主題演講由知名教授 Dr. James Robson 主持,他指出,佛教在整個亞洲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,而海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的興起也與佛教的傳播息息相關。雖然菲律賓佛教史記錄有限,但16世紀中國與菲律賓的接觸以及出土的佛教藝術品印證了其存在。Robson教授的演講引發了對菲律賓佛教歷史更深入研究的需求,並呼籲加強對菲律賓考古學的挖掘與研究。
在本次東亞研究學術會議中,博士生們就不同議題進行了發表:耶魯大學的Jusung Lee探討了現代韓國佛教的發展、Xiao Liu則解讀了敦煌絲幡,而哈佛大學的Hongmin Ahn研究了韓國後殖民時期的僧侶婚姻問題、Ye Zhu研究了李鴻章肖像在全球圖像流通中的地位。此外,其他發表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iayin Yuan探討《天草版平家物語》標題頁雕版的符號意義,Boxi Liu重新評估了英縣木塔出土的《采草圖》,以及Yan Yan對海南島上的梨織錦進行研究。本次學術會議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和合作的發展,更期待著為未來東亞研究領域帶來新的啟示和突破。